心臟這架生命引擎若出現泵血功能障礙,將引發全身性的供血危機,這便是心功能不全(心力衰竭)的病理本質。早期癥狀常隱匿于日常活動中易被忽視,以至
心臟,作為人體的核心動力器官,其健康狀態直接關系到我們的生命質量。心律失常,是心臟疾病中較為常見的一種類型,讓不少患者深受困擾。為了幫助心律失常患者更好地管理病情,本文將為大家介紹心律失常患者治療原則。
心血管事件鏈
1991年,美國心臟病學專家布朗瓦爾德(Braunwald)首次提出了“心血管事件鏈”的概念,它將心血管疾病的發展歸為“代謝綜合征→動脈粥樣硬化→心梗→心律失常→心力衰竭→死亡”,各個環節緊密相連,環環相扣。心律失常作為其中的重要一環,如果不及時干預,很可能導致之后的環節發生。因此,發現心律失常及時治療很重要!
心律失常的治療原則
1. 明確診斷,評估風險
心律失常的治療,首先需要明確其類型和病因。通過心電圖、動態心電圖、超聲心動圖等檢查手段,醫生可以準確判斷患者的心律失常類型,并評估其對健康的風險程度。了解心律失常是否容易引發暈厥、心力衰竭或其他嚴重并發癥,有助于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。
2. 個性化治療,緩解癥狀
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,醫生會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,可能包括藥物治療、非藥物治療或兩者聯合治療。在藥物治療領域,參松養心膠囊是一種常用且有效的藥物。發表在《歐洲心臟雜志》中的“參松養心膠囊對經射頻消融房顫患者預后臨床研究”顯示,該藥物可有效降低持續性房顫患者射頻消融術后一年內復發風險40%,且安全性良好。此前也有研究證明,參松養心膠囊具有確切的抗心律失常作用,對各種早搏、心動過速、陣發性房顫等均具有明顯改善作用,可有效干預心血管事件鏈發展。
3. 預防復發,關注整體健康
整個在治療過程中,采取有效措施預防心律失常的復發也非常關鍵。這就要求患者積極調整生活方式,比如合理飲食、適量運動、規律作息、控制情緒等。同時,合理用藥也是預防復發的重要手段。患者需遵醫囑按時服藥,不得擅自增減藥量或停藥。此外,還要關注患者的整體健康狀況,包括心血管健康、血糖控制等。治療后需要定期進行隨訪,監測心律失常的情況和治療效果,以及時調整治療方案。
相信通過上述介紹,大家對心律失常的治療原則已經有了較為清晰的認識。在此特別提醒大家:情緒波動過大可能會導致血壓升高、心率加快,增加心臟負擔。心律失常患者學會調節情緒,保持樂觀、平和的心態,避免緊張、焦慮、憤怒等不良情緒,也是維護心臟健康的重要措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