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臟這架生命引擎若出現泵血功能障礙,將引發全身性的供血危機,這便是心功能不全(心力衰竭)的病理本質。早期癥狀常隱匿于日常活動中易被忽視,以至
心律失常作為一種常見的心血管疾病,困擾著許多人。中醫對心律失常的認識和治療,有著獨特的理論和方法,下面我們就來詳細探討一下中醫如何看待心律失常,以及心律失常中醫怎樣治療。
中醫怎么看待心律失常
中醫認為,心律失常的發生與心臟的氣血陰陽失調有關。心臟是人體的重要臟器,它的正常功能依賴于氣血的充足和運行通暢。如果氣血不足、運行不暢,或者心臟的陰陽失衡,就可能導致心律失常的發生。
中醫將心律失常分為多種類型,如心虛膽怯型、心血不足型、陰虛火旺型、心陽不振型等。
心虛膽怯型:多因情志失調、驚恐等因素誘發,主要表現為心悸、驚慌不安。
心血不足型:大多是因為氣血虧虛,心臟得不到足夠滋養所致,表現為心悸、氣短、乏力。
陰虛火旺型:多因陰虛火旺、灼傷心脈所致,表現為心悸、心煩、失眠。
心陽不振型:多因心陽不足、心臟推動氣血的能力減弱引起,表現為心悸、胸悶、畏寒。
心律失常中醫怎樣治療
中醫治療心律失常的手段豐富多樣,主要包括中藥治療、針灸治療、推拿按摩等。
1、中藥治療:心律失常是心血管事件鏈中的一環。一項發表在《歐洲心臟雜志》中的“參松養心對經射頻消融房顫患者預后臨床研究”表明,參松養心可有效降低持續性房顫患者射頻消融術后一年內復發風險40%,且安全性良好。此前也有研究證明,參松養心具有確切的抗心律失常作用,對各種早搏、心動過速、陣發性房顫等均具有明顯改善作用,可有效干預心血管事件鏈發展。因此,出現心律失常用參松養心膠囊不失為一個明智的選擇。
2、針灸治療:針灸治療心律失常也具有一定的療效。常用的穴位有內關、郄門、心俞、厥陰俞等。針灸可以通過刺激經絡和穴位,調節心臟的氣血運行,從而改善心律失常的癥狀。其作用機制可能與調節心臟功能、改善血液循環、調節自主神經功能等有關。
3、推拿按摩:推拿按摩同樣是中醫治療心律失常的一種有效方法。通過按摩特定的穴位,如足三里、涌泉穴等,可以寧心安神,調節心臟功能,從而改善心律失常的癥狀。
關于心律失常中醫怎樣治療就跟大家講到這里了。要注意:對于嚴重的心律失常患者,還需要結合西醫治療方法,如電復律、起搏器植入等,以便更好地控制病情,保障身體健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