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臟這架生命引擎若出現泵血功能障礙,將引發全身性的供血危機,這便是心功能不全(心力衰竭)的病理本質。早期癥狀常隱匿于日常活動中易被忽視,以至
2024年的中國心力衰竭診療數據顯示,心衰住院患者的平均年齡71.2±12.6歲,其中74%的心衰患者為年齡大于65歲的老年人,且常伴有多種合并癥,尤其是高血壓和冠心病。一旦確定家中老人患上心衰,家屬往往心急如焚,會反復詢問醫生老年人心衰怎么辦?今天,就和大家詳細聊一聊這個話題。
“心血管事件鏈”是國際醫學界近年來對心血管病發病規律的最新認識,它指出心血管疾病是以高血脂、高血壓、高血糖等致病因素造成的動脈粥樣硬化病變為起點,以心源性猝死為終點,中間穿插著心肌梗死、致命性心律失常、慢性心衰等心血管病變的一個個事件鏈條,心力衰竭是“心血管事件鏈”的終末階段。
在這一階段,心臟的泵血功能明顯減退,導致血液回流受阻,患者常出現疲勞乏力、氣短、下肢水腫、夜間無法平臥等癥狀,嚴重影響生活質量?。再加上老年人身體機能下降,還有高血壓、冠心病等基礎疾病的影響,發生心衰后容易因感染、電解質紊亂等因素導致病情反復惡化,每一次住院都可能造成心臟功能不可逆的損傷。
那么,老年人心衰怎么辦呢?簡單來說要接受科學治療和進行長期管理。
在治療方面,對于老年心衰患者,首先需要排查并積極處理原發疾病。比如:要控制高血壓、改善心肌缺血等,同時糾正感染、貧血等誘發因素。
在藥物治療方面,通常會使用利尿劑、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、β受體拮抗劑等西藥減輕心臟負荷。一些中成藥,如芪藶強心膠囊,在臨床中也展現出獨特優勢,獲得了《中國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》《中國擴張型心肌病診斷和治療指南》等多部心衰權威指南推薦。
芪藶強心膠囊是絡病學理論指導的創新中成藥,益氣溫陽、活血通絡、利水消腫,具有強心、利尿、擴血管、抑制心臟變大等四重作用,能明顯改善慢性心衰患者胸悶喘促、氣短乏力、腿腳水腫、夜睡不能平臥等癥狀,提高患者生活質量,同時也能保護心肌細胞,改善心臟功能,減少心衰再住院和死亡的風險。作為純中藥制劑,它的安全性較高,比較適合老年患者長期服用。
發表在國際權威醫學期刊《自然·醫學》的“芪藶強心對慢性心衰復合終點事件的評估研究”結果證明:標準化治療西藥聯合芪藶強心,能顯著降低心衰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發生風險22%。其中,降低心衰惡化再住院風險24%,降低心血管死亡風險17%,這種聯合治療方案,對于改善廣大心衰患者的預后具有重要意義。
日常管理中,患者應每日監測血壓、心率及體重變化,控制鈉鹽攝入和飲水量以減輕心臟負擔。保持適度活動,避免過度勞累或情緒激動,冬季注意保暖預防呼吸道感染。
有關老年人心衰怎么辦的另一個重要方面,就是要定期復診評估心功能,及時調整治療方案,確保治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。通過規范治療和科學管理,多數患者可維持較好的生活質量。